随着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全国平均工资数据后,各省份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也陆续公布。
20省市社平工资数据发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20日,至少已有20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平均工资数据。
在这20个省份中,浙江、广东、江苏、青海和重庆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10万元大关。
其中,浙江省2021年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2309元,比上年增加13664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0.9%。
广东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18133元,与2020年的108045元相比,增加10088元,同比名义增长9.3%,增速与2020年持平。
重庆2021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01670元,与2020年的93816元相比,增加了7854元,同比名义增长8.4%,增速与去年持平。
社保、公积金缴费基数迎来调整
社平工资是征缴和支付各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及城乡居民最低保障标准的重要依据。
法律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9〕13号)规定:
调整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计算口径。各省应以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
我们以广东省为例,广东省社保基数上下限的确定规则为:参保职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下限为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上限为上年度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
因此,推测今年广东省社保缴费基数上下限为5906.65元——29533.25元(提醒:这个上下限还只是我们根据往年的计算规则得出的数据,具体需要以广东省人社厅发布为准)。
目前已有多个省份开始社保缴费基数申报,部分省市还公布了公积金缴费基数上下限,比如:
广东佛山市
2022年度缴存基数不得高于我市2021年度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即26070元;不得低于我市在岗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即1900元。
住房公积金个人月缴存额上限为3128元(四舍五入取整数),单位月缴存额上限为3128元(四舍五入取整数),月缴存额上限合计为6256元;住房公积金个人月缴存额下限为95元,单位月缴存额下限为95元,月缴存额下限合计为190元。
新疆乌鲁木齐
2022年度住房公积金缴存月工资基数下限为1700元,依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网上对外公布的乌鲁木齐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按职工本人和单位各5%的缴存比例计算月缴存额下限为170元。
省市过多,就不一一列出了。
社平工资还将影响这些待遇
①影响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
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最低工资收入的法律制度,是一种适用于全行业的国家标准。
按照统一要求,最低工资的测算有两种方法:比重法与恩格尔系数法,两种方法均参考上年度当地人均生活费用、职工个人社保公积金费用、全市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失业率、赡养系数等六个指标,根据不同的测算公式,综合确定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②影响经济补偿金封顶标准
“平均工资”在劳动者权益受损时也会派上大用场,因为它决定着经济补偿金的高低。
根据《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的数额支付,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③影响经济补偿金免税范围
对于“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④影响人身损害赔偿误工费
如果劳动者受到意外伤害,有可能涉及误工费的索赔。这笔钱的多少,也与平均工资息息相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误工费应当根据受害人的收入状况和误工时间来计算。受害人收入状况的确定,根据受害人有无固定收入的不同情况,有固定收入的,以其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没有固定收入的,以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⑤影响一审终审的小额诉讼
如果因为工作中的事情打起官司,有的能够“一审完事”,有的却不得不“二审终审”,而这一程序的“繁简”也与平均工资有关。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及其派出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版权所有 2006-2020 上海煦翔市场营销服务有限公司 沪ICP备20014294号